“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是一种在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常见的收益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满足工业园区内部电力需求,并将多余的电力出售给电网,从而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降低能源成本。九河数字能源结合以往项目经验,详细介绍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的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并对其优势和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以一个实际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浙江某工业园区在各厂房屋顶上安装总计1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该工业园区的电力需求分析,光伏电站系统的设计在于满足工业园区80%的基础负荷需求,设计容量为工业园区负荷的80%,即8兆瓦。
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会优先满足工业园区企业的电力需求,其中约80%的电力用于自发自用,同时,剩余的20%电力将通过并网出售给电网。在这种模式下,工业园区园区可以享受两方面的收益。一是通过自发自用,降低了能源成本,实现了可观的节能效益。其次是通过余量上网销售,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这种多元化的收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
1
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
自发自用模式优势分析
工业园区通常有较大的用电需求,而光伏系统可以为工业园区提供可再生能源,满足部分或全部的电力需求,减少对传统电力供应的依赖。通过自产自用,工业园区可以降低购电成本,实现能源成本的节约。此外,自发自用可以降低碳排放并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少工业园区的碳足迹。通过减少碳排放,工业园区可以积极响应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
2
“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智慧园区用能模式分析
“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是指光伏系统首先满足工业园区内部电力需求,剩余的电力通过并网销售给电网。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为工业园区带来额外的收入。而在以往的项目案例中,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受以下七方面影响:
01
光伏系统容量规模
工业园区内厂房屋顶面积较大,可以容纳较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将直接影响自发自用比例和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程度,充分的前期规划和综合考虑可以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和最大化收益。
02
电力供需协调匹配
在确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容量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电力需求,以确保光伏系统能够满足工业园区的基础负荷需求,在项目前期实地勘察,综合考虑工业园区的能耗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精确匹配电力需求和发电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发自用,减少对电网的依赖。
03
太阳能资源和发电效率
工业园区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将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充足的阳光资源将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进而增加自发自用比例和余量上网收益。因此,在选择工业园区园区的屋顶作为光伏安装区域时,会需要进行充分的太阳能资源评估。
04
上网电价政策
了解当地的上网电价政策对于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至关重要。当地政府会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的上网电价,这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园区的光伏发电收益,所以在制定园区光伏项目前期资金和收益预测时,需要考虑政策环境和电价趋势。
05
电力储能技术
电力储存技术可以提高自发自用比例,减少对电网的依赖,并在高峰期或电力不稳定时提供备用电力,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源网荷储一体化,其中的储能系统,会将多余的光伏发电存储到电池中,以供夜间或云雨天使用。
06
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
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搭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工业园区管理者及厂房企业可以实时监测光伏发电量、用电负荷和电网供需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定期维护和清洁光伏组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07
经济评估和可行性研究
在实施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之前,建议进行详细的经济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这包括对资金成本、收益预测、政策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该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然而,成功实施该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政策、经济等多个因素,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除此以外,项目的前期投入,收益预测等方面也是重中之重,九河数字能源得益于多年来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经验,根据园区能源供需端,考量宏观经济条件、能源条件、供给方式,按照目前的能源损耗和碳排放数据,调整园区可使用的能源方式,保障用能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碳排放的量级,减少或者停止高排放的设施,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整合园区其他能源设施,真正帮助工业园区降低能源系统的承压和成本,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